何謂光觸媒
光觸媒(Photocatalyst) 是光 (Photo) 以及 觸媒(catalyst) 的合成詞。 [註: catalyst台灣譯作觸媒,香港譯作催化劑]
光觸媒又稱光催化,顧名思義即是「一種物質可以在吸收光的能量後,誘導化學反應發生,而使化學反應變快或者能夠在較低溫的環境下進行。最重要是此物質參與化學反應後不會發生質量或化學性質的變化」。
能量關係圖
早在1930年代文獻便有記載光觸媒。常用的光觸媒有磷化鎵(GdP)、砷化鎵(GdAs)、氧化鋅(ZnO)等等,最廣泛使用的始終是二氧化鈦 (TiO2)。因為二氧化鈦 (TiO2)的氧化能力強、化學性安定又無毒。
所以自1968年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藤島昭 發現二氧化鈦(TiO2)的光觸媒特性以來,製作光觸媒都採用二氧化鈦為反應材料。二氧化鈦是一種半導體,分別具有銳鈦礦(Anatase)、金紅石 (Rutile)及板鈦礦(Brookite)三種結晶結構,其中只有銳鈦礦結構具有光觸媒特性。但要有理想的反應速度,必須要以『納米制程』製作。
光觸媒的應用非常多,在民用方面,以液態光觸媒噴液以及燒鑄光觸媒薄膜最為常見。只要噴塗在物件的表面,例如:牆壁、建築物外牆或汽車內部等,便能產生除味、殺菌、防霉、自潔的效果。
納米科技的意思
納米 (nanometer, nm) 是一個量度長度的單位,一納米(1nm)等如十億份之一米。 假設把地球想成為一米,足球便等如一納米。而納米科技的意思是把物料控制於100nm以下從而使物料產生某一特殊功能。
你購買的光觸媒可以做到這些小實驗嗎?